一、基本情況
據有關監測,今年以來古城文旅持續火熱,春節期間古城累計客流量突破163萬人次,同比增長19.8%;“五一”假期古城日均接待游客量超20萬人次,人氣旺盛。另一方面,我區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增速連續數月明顯低于全市水平,1-2月、1-3月、1-4月、1-5月同比增速分別為6.8%、9.9%、5.2%、4.9%,分別低于全市12.7、11.9、16.3、15.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持續負增長,1-2月、1-3月、1-4月、1-5月分別低于全市17.7、20.5、19.5、16.0個百分點,呈現“人氣旺而消費弱”的強烈反差現象。
二、原因分析
為深入了解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人氣旺而消費弱”的具體原因,區統計局對部分企業進行實地走訪,主要原因既有消費觀念轉變、新增酒店分流、外部環境變化,也有企業自身創新觀念淡薄、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
?。ㄒ唬┫M觀念轉變,傳統酒店營收下降
我區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多集中于古城核心區,雖坐擁區位優勢,但高額的租金、人力等成本持續推高商品及服務價格,在當前大眾消費回歸理性、選擇多元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與企業高價策略形成尖銳對立。另外,以3家星級酒店(泉州酒店、華僑大廈、金星大酒店)為代表的傳統酒店在經營模式上創新不足,過度依賴于硬件設施升級,而忽視文化體驗、場景創新等軟性服務供給,難以滿足消費者對沉浸式、復合型消費的需求。從數據上看,1-5月,3家星級酒店占全區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比重64.2%,同比增速下降13.0%,影響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9.6個百分點,拉低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5.1個百分點,表現遠不及主打潮流時尚、視覺美學、沉浸式創意體驗的新型酒店,如七栩、橘若精品酒店,二者1-5月營業額同比增長56.0%。
(二)新增酒店分流,市場競爭加劇
泉州市“百家酒店”計劃及古城民宿的快速發展,在優化市場布局的同時,也加劇了行業競爭。截至目前,全區未納統的新入駐酒店(2023年至2025年間)共18家,其中已開業6家。新入駐酒店在裝修風格、價格策略及服務體驗上具備一定優勢,對限額以上住宿企業形成分流效應。在餐飲領域,游客傾向于體驗本土特色美食而非簡單“飽腹”,如今景區周邊小吃業態扎堆重復,隨處都可品嘗泉州滋味,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難以脫穎而出,且多數企業以經營正餐服務為主,游客在品嘗小吃后往往少食正餐,企業桌均收入受到影響,而老字號特色小吃僅有3家企業納入統計范圍。下一步,還需加強納統潛力企業的挖掘培育,以期準確反映住宿餐飲市場發展動態。
(三)外部環境變化,宴席會議減少
承接宴席和會議是酒店、酒樓的傳統營收業務,受社會觀念變化和制度規范約束,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在該業務上面臨困局。一方面,婚戀觀和家庭觀發生改變,婚宴、滿月宴等宴席數量和規模都有所減少,如某星級酒店反映,“五一”期間僅接到1單小型婚宴;另一方面,中央八項規定等制度的嚴格落實,使企業的政務接待和學術會議訂單驟減,公職人員的聚餐行為也相應減少。此外,預制菜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飽受爭議,公眾對此存慮,也影響著部分企業的餐飲生意,企業雖有工序展示、明廚亮灶等方面的改造,但反響甚微。外部環境變化深刻沖擊著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的傳統業務,亟需識變應變,開拓新的營收途徑。
三、工作建議
?。ㄒ唬┐龠M守正與創新結合
案例借鑒:近年來,桂林在推動非遺活態保護前提下,積極促進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熬频?非遺”是桂林文旅雙向賦能的一次生動實踐,秀峰區文旅部門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項目支持、市場運營、集體宣傳、多方共贏”的模式,將非遺項目展覽與體驗結合到星級酒店空間里,在增加酒店文化附加值的同時,也能以酒店為平臺增加非遺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共贏。在非遺體驗館,游客可以現場體驗雕版彩色套印、香藥包制作、線裝筆記本制作和古書修復等非遺項目,滿足了游客對在地文化體驗、沉浸式消費的升級需求,也適應了新的市場變化——從原來的看山看水的觀光游升級成為感受城市文化的深度游。
建議:要引導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在保持傳統服務質量的基礎上,緊跟新型消費趨勢,結合本地特色開創服務新產品。如推動酒店、民宿與非遺融合,增設非遺體驗館,讓游客沉浸式體驗美食制作、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深入感受古城魅力;鼓勵企業在裝修設計、場景布置上結合古城自然景觀和地標建筑,增加在地文化體驗感;鼓勵酒店推出親子房、定制化宴會廳等特色產品,迎合個性化市場需求;鼓勵企業圍繞世界美食之都申創目標,積極開發新菜品,推出小份菜、優惠套餐等。
?。ǘ┳ズ么媪颗c增量管理
案例借鑒:環翠區“海灣四季城堡”民宿是威海市民宿業首家升規納統企業。2024年,環翠區緊盯旅游市場火爆帶動民宿行業快速發展的有利契機,摸排建立重點民宿業企業納統后備庫。對納統后備庫中納統潛力較大的“海灣四季城堡”民宿,環翠區商務、文旅部門及街道,針對商戶財務資料不健全、數據收集不規范等納統短板,以及商戶對自身投資擴容、業態升級的迫切需求進行指導,引導商戶實現“個轉企”,并通過投資拓展酒吧、旅拍、游艇等業務,2個月內達到住宿業納統標準。此外,同年9月,環翠區成功助力轄區內的泉樂坊夜市“升格”為限額以上餐飲業單位,實現新業態統計數據的顆粒歸倉。
建議:要密切關注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入住率、客座率、客單均價等關鍵指標,加強對市場供需情況的監測和分析。合理規劃住宿載體建設,在推進泉州市“百家酒店”計劃等項目時,充分考慮市場容量和現有企業的經營狀況,避免盲目擴張。持續跟蹤新開業酒店、精品民宿、老字號小吃等相關企業和夜市新興業態的發展情況,分類建立納統后備庫,多部門聯動實地走訪,構建全過程納統服務指導體系,及時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統計范圍,做到應統盡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