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泉州申創“世界美食之都”,宣傳推廣泉州姜母鴨特色美食文化,8月21日下午,區商務局聯合區外事辦、泉州七中共同舉辦“這鯉最解‘鴨’”中德學生姜母鴨美食文化體驗課,來自中德兩國的學生攜手走進廚房,以鴨為媒、以姜調味,在煙火氣中實現了一場文化的深度對話。
美食為橋,打開文化互鑒新窗口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鯉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一鍋傳承六百年的姜母鴨,不僅是一道菜肴,更是一張飄香的文化名片,連綴古今,溝通中西。
“姜母鴨不只是一道菜,它是泉州人‘藥食同源’飲食智慧的結晶,是技藝與溫情的傳承,更是解讀泉州文化的‘味覺密碼’?!滨幊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風味課堂,探尋姜母鴨的舌尖密碼
活動特邀海絲泉州推薦官洪泓老師,為學生們講述姜母鴨的“前世今生”。從鄭和下西洋時期帶來的番姜,到泉州人獨創的烹調方法;從驅寒祛濕的食療功效,到代代相傳的家常味道——姜母鴨的風味史,也是一部泉州人的生活史。
接著洪老師還帶來了一份品鑒指南,從“如何吃”入手,講解這道美食的地道享用方式?!皶?,更要會品!每一口姜母鴨,都是與歷史的對話?!鄙鷦佑腥さ闹v解引得德國學生躍躍欲試,中國學生也主動擔任“文化小使者”,分享姜母鴨背后的情感聯結與故事。
廚藝實踐,雙手感知文化溫度
品鑒之前需要會解“鴨”!閩南印象林主廚現場演示姜母鴨的傳統做法。中德學生搭檔協作,開啟一場美食制作之旅。
制作姜母鴨主要用到三種主要食材,即正番鴨、三年老姜和麻油。煎姜片是關鍵的第一步。“火候至關重要,砂鍋預熱到120℃左右,倒入麻油。熱油三分鐘后加入姜片煸炒。姜片要煸到干而不焦,才能釋放辛香的同時保留甘甜。”林大廚手把手教學,細心指導。隨后將正番鴨下鍋,兩面煎至鴨子皮肉收緊、色澤金黃,接著加入秘制醬料,文火慢燉一小時。期間,學生們輪流照看火候,觀察湯汁收濃的過程,體驗“慢工出細活”的烹飪哲學。
味蕾共鳴,美食成為世界語言
經過近兩小時的精心烹制,一鍋鍋香氣四溢的姜母鴨終于出爐。當學生們品嘗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美食時,臉上洋溢著成就感與驚喜。
“太神奇了!姜的辛辣與鴨肉的鮮美完美融合,完全沒有腥味?!钡聡鴮W生品鑒后贊嘆道,“我從未嘗過這樣的味道,濃郁中帶著溫暖,就像泉州給人的感覺一樣?!?/P>
以食為媒,助力泉州味道走向世界
此次活動還為同學們頒發了“姜母鴨烹飪小達人”證書。這不僅僅是一張證明,更是一份文化的傳遞。
本次活動是鯉城區推廣本土美食、拓寬文化交流渠道的又一次創新實踐。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美食是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載體。讓國際青年親手做、親身感,他們將成為泉州文化的認同者和傳播者?!?/P>
截至目前,鯉城區已成功舉辦了泉臺姜母鴨創意大賽、2025泉州牛肉姜母鴨特色美食烹飪技能競賽、姜母鴨企業直播培訓、姜母鴨美食體驗課等多場主題活動。未來,我們還將持續深化內容、拓展形式,推動泉州特色美食和文化走向中國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