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先天疾病患兒獲得長期治療保障,當流動兒童困境在多方聯動中化解,當孤獨癥群體在實訓課程中打開心窗......泉州鯉城正以工作創新為筆,以人文關懷為墨,書寫著兒童福利保障的溫暖答卷。近年來,鯉城區積極探索建立“政策筑基、精準服務、多元聯動、專業賦能”四位一體兒童福利保障體系,通過“福蕾行動計劃”“兒童福利+”等品牌項目,為轄區內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兒童在心里有愛、眼里有光的幸福夢里綻放光彩。
政策筑基:織就兒童權益“防護網”
“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孩子的治療費才有了著落?!遍_元街道一名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兒童,在鯉城區民政局的幫助下成功申請了低保兒童單人入保,并獲得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為其長期治療提供了必要保障。
鯉城區民政局以“兒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近年來不斷完善政策體系,確保兒童福利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2020年,鯉城區聯合多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認定流程、保障內容及各部門職責。2023年,又出臺《關于開展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針對孤兒群體的教育需求,明確將年滿 18 周歲后仍在全日制院校就讀的孤兒納入資助范圍,涵蓋高中、中專、大專、本科及研究生等學段,實現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的 “全鏈條” 幫扶。
精準服務:點亮困境兒童“暖心燈”
為滿足困境兒童的多樣化需求,鯉城區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社工機構,全面實施“福蕾行動計劃”。截至2025年,計劃共投入資金134萬元,服務轄區331名困境兒童,累計服務2.4萬余人次。
在服務過程中,鯉城區創新構建“全維度”精準識別、“全鏈條”資源集成、“全周期”權益保障的關愛服務機制。通過完善“資源、需求、服務”三張清單,建立項目資源庫,有效整合資源,實施個性化幫扶,通過兩期“書立方”項目為36名困境兒童提供書桌、書架、臺燈,改善了困境兒童學習空間。同時,協同多部門及社會組織提供涵蓋生活、教育、醫療、心理等20余項服務。受益于此,2歲的流動兒童小元在多方合力下解決了醫療費用難題,并在社會關愛中逐漸走出困境。據悉,鯉城區還組建了“福蕾兒童志愿服務隊”,鼓勵孩子們傳遞愛心,并在金龍、常泰、開元、鯉中4個街道試點打造福蕾兒童關愛服務站,依托社區資源,為兒童提供心理咨詢、學習輔導、興趣活動等服務。開設 “潤物耕心”公益課堂,邀請非遺傳承人、高校老師、心理專家等擔任核心講師,針對轄區青少年兒童開展涵蓋科普宣傳、心理團輔、非遺體驗、文化藝術、聲樂學習等啟蒙課堂,打造才藝展示平臺,累計開展課程 250余場,服務2.4萬人次,真正讓公益課堂成為連接文化傳承與兒童成長的橋梁。
多元聯動:構筑社會關愛“共同體”
打破壁壘,高效協作是鯉城區護童工作的關鍵。鯉城區民政、公安、司法等多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工作銜接。在聯合開展“愛在鯉城,心系古城”孤獨癥兒童公益的救治行動中,成功篩選并救助了7名患兒。同時,鯉城區創新打造的“兒童福利+”融合模式,有效整合了23家困境兒童服務共同體資源,累計認領并實現困境兒童“微心愿”165個,幫扶160余人次,整合資金達20余萬元。
此外,鯉城區助力護童成長品牌孵化,打造多個品牌項目,其中,“知行一統生活實訓計劃”為孤獨癥兒童開設烹飪、收納等生活化課程,獲中國網專題報道;“夢想少年宮計劃”則為困境兒童搭建學習和展示的平臺,低保兒童小珍就是借此平臺在廚藝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低保兒童小恩也得以進行專業的科學技術學習,在校級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另外,針對惡意棄養等行為,鯉城區還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對惡意棄養等行為的監護人實施處罰。
專業賦能:夯實基層服務“硬支撐”
基層是兒童福利保障工作的前沿陣地,鯉城區在全區8個街道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持續開展救助保護、心理輔導、技能培訓等服務,筑牢未成年人關愛屏障。同時,組建困境兒童專家服務督導團隊,通過專業培訓提升基層人員素質能力,確保服務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從政策“兜底”到服務“提質”,鯉城兒童福利保障實現從“有保障”到“優保障”的跨越。下一步,鯉城區將持續完善政策體系,鍛造專業服務隊伍,拓展服務領域,強化監督管理,全力推動兒童福利保障工作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讓更多兒童在關愛中綻放純真笑容,勾勒泉州古城溫暖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