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鯉城區民政局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踐行為民愛民理念的試金石,嚴格按照年度任務推進計劃,有力有序部署推進各項工作,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區治理、社會事務管理等民生保障方面交出了可喜的答卷。
一、2022年工作回顧
?。ㄒ唬┥鐣戎接行嵘?/p>
一是進一步提高低保、特困救助保障標準,將最低生活保障金由775元/月上調至900元/月,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由1010元/月上調至1170元/月;二是推動低保、特困審批權限下放,推進了低保和特困人員審核確認與監督管理職能有效分離,全面簡化優化審核確認流程,提高審批時效,切實方便困難群眾;三是積極開展低保邊緣家庭的認定。探索建立并著力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主動對接相關部門開展信息比對,掌握潛在貧困人員信息,定期督導,動態監測。利用社會救助部門信息共享、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等,監測預警潛在困難群眾,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四是落實臨時救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實,重新梳理各級臨時救助政策,聯合區財政局印發《鯉城區臨時救助工作實施意見》,優化臨時救助審批程序,將5000元以下臨時救助審批權限委托下放街道,在各街道設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全年共救助困難群眾3380戶次377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202.08萬元,資金發放率達到103.6%。
?。ǘ┗鶎诱嘟ㄔO與社區治理持續推進
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進一步完善。聯合區委組織部、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共同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鯉城區社區專職工作者薪酬體系的實施意見》,建立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四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和動態增長機制,健全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薪酬體系,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建設進程,切實提升社區工作者待遇;街道社工站建設走向規范化。按照“一年覆蓋、兩年規范、三年提升”的工作思路,8個街道社工站根植基層,發揮社工人才的專業技能,面向社區老年人、兒童及其他特殊群體,因地制宜開展社會工作服務。形成“1+8+N”的運行模式,即1個區級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指導8個街道社工站培育N個社工示范站。
?。ㄈ┥鐣聞展ぷ魍脐惓鲂?/p>
一是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穩步推動。依法開展注冊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有序推動年檢年報、等級評估、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專項整治行動,堅持培育發展與監督管理齊頭并進,不斷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防范化解潛在風險隱患,促進社會團體高質量健康發展。二是移風易俗有實效。著力倡導文明治喪,全年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本區戶籍逝者治喪、嚴格遵守移風易俗規定文明治喪的喪屬發放文明治喪基本殯葬服務費總計82.9萬元。制作上線“鯉城區民政事務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該平臺覆蓋我區15家骨灰寄存單位,并與宏福園、皇跡山陵園等網上祭掃平臺協同使用,實現我區網上云祭掃需求全覆蓋,滿足群眾網上祭掃需求;弘揚“重登記、強責任、崇節儉”婚俗新風尚。推行免費結婚登記頒證儀式,制作婚事新辦告知書,大力倡導婚俗文明。三是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發放。做好“十四五”期間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92元提高至99元,同時將生活困難的重度殘疾人一級護理補貼由原來每人每月115元提高至119元,生活困難的重度殘疾人二級護理補貼由原來每人每月92元提高至99元,切實滿足我區殘疾人的生活保障和護理保障需要。2022年共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235.44萬元。
?。ㄋ模B老服務在探索中穩步推動
創新社區綜合養老服務新模式,推動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長者食堂建設,不斷夯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硬件基礎,投入資金300萬元完成海濱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示范點項目建設;投入資金90萬元,以改擴建的方式,完成開元街道東升社區、鯉中街道新峰社區及浮橋街道坂頭社區3個長者食堂建設;全面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制定出臺我區適老化改造實施方案,投入100萬元對5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投入20萬元建設10個微型消防站,投入110萬元(預估)為4248名老年人提供信息化基礎服務,為3599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432萬元(預估),為54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供運營補助133萬元,切實推動我區養老事業發展。
(五)創新思維,主動作為,答好創新題目
一是,主動發現、因事施策,兜牢民生保障底線。依托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建立困難群眾巡訪制度,依托基層黨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綜治網格化管理機制、公共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發揮社區民政員助理員、駐社區干部、社區網格員及第三方機構的主觀能動性,深入轄區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精神病患者、困境兒童以及失能、孤寡、高齡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難群眾和突發重大疾病、意外事件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開展定期巡訪、排查,并幫助有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提出救助申請,推動“大數據+社區鄰里中心+網格化”工作模式在社會救助領域的運用。 二是,組織開展社區優化調整和新建、撤銷社區工作。探索開展社區優化調整和新建、撤銷社區工作,滿足社區疫情常態化防控需求。出臺了《鯉城區社區優化調整和新建、撤銷社區工作指導意見》,指導街道辦事處科學合理推進社區優化調整和新建、撤銷社區工作,解決社區四至界限模糊不清、管轄區域交叉重疊、行政管理層級多設等問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全年完成涉及5個街道23個社區的優化調整,1916戶5982人。三是,牽頭聯合多部門出臺《關于推進落實文明治喪革新的實施方案》,為直接聯系宏福園并在宏福園集中舉辦治喪活動的喪屬減免治喪過程中的基本殯葬服務費,最高可減免2813元,進一步減輕群眾喪葬負擔,截止到目前一共減免58例,共計減免費用132179元,平均每例減免2278.95元,惠民力度得到加強。建立鯉城區文明治喪專班會商制度,及時了解掌握殯改工作推進情況,及時解決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堵點和難點;建立一條信息收集與比對、核查的渠道,收集來自社會面的喪事線索,并根據文明治喪群內的喪事報送情況,以常態性抽查和關鍵個案核查的方式,對違背治喪革新目標、違反革新要求的工作亂象和不文明治喪行為及時發現、及時判斷、及時反饋。四是,優服務增效能,提升養老服務水平。探索實踐養老工作新模式,聯合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開展考核評估,根據考評結果給予養老服務機構相應補貼,用于為轄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短期托養等服務,切實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健康運營;對考評結果達不到標準的,督促相關街道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模式,組建助企小分隊,提供上門服務,指導養老服務企業在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內部管控等方面建章立制,協助企業開展養老機構備案,加強規范運營。
二、2023年工作計劃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省民政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我區實際,一方面繼續按照?;尽⒍档拙€、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持續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按照“十四五”養老服務有關規劃要求,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持續優化孤寡老人服務,不斷將養老服務重心向社區、居家養老延伸,促進全體老年人更好地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進一步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同時要進一步健全社會工作發展、“五社聯動”機制,夯實街道(鎮)社工站服務,推動社會工作不斷迭代升級,為推進基層治理高質量作出更大貢獻。
?。ㄒ唬┨嵘鐣戎l展成效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組織各街道分管領導、民政辦主任、民政員參加省、市、區開展的社會救助業務培訓。下沉基層參與街道、社區社會救助經辦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經辦人員熟練掌握社會救助相關業務知識,辦理流程和工作規范,提升工作水平。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收集整理歷年來各級社會救助政策法規文件匯編成冊,印制《社會救助政策匯編》,助力街道、社區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熟悉業務,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印制《鯉城區社會救助服務指南》,以圖文形式向群眾宣傳解讀社會救助政策和申請流程,引導困難群眾主動申請社會救助。
?。ǘ嫿ɑ鶎由鐣卫硇赂窬?/p>
1.持續推進街道社工站規范化運行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不斷完善拓展社工站服務功能,擴大社工站服務范圍和受益群眾范圍,街道社會工作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持續培育社工站示范點,打造具有鯉城特色的社會工作服務站特色品牌,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眾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特色社工站。
2.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爭取各級資金支持,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社區的符合條件的相關資金,推動社區服務精細化、專業化、標準化,努力構建機構健全、設施完備、主體多元、供給充分、群眾滿意的社區服務體系。
(三)加強社會組織監管,深化移風易俗
1.優化一體化殯葬管理服務系統,加強對轄區內骨灰寄存單位的管理,推進文明治喪深入開展
一是完善“鯉城民政事務服務平臺”小程序建設,將各骨灰寄存單位的存放情況納入監管,并實現骨灰寄存和遷出的動態管理,防止骨灰流失。在現有的清明云祭掃功能基礎上,實現轄區內居民清明集中祭掃線上預約功能,推進文明、有序祭掃新風尚。二是倡導移風易俗,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到推動文明治喪深入開展的進程中來,努力營造理解、支持文明殯葬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完善居民公約,加強社區紅白理事會建設。
2.加強社會組織事中事后監管工作閉環
加強日常監管,打好雙隨機抽查、專項審計等“組合拳”,對存在問題的社會組織進行整改指導;加強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將未按照要求年報的社會組織列入活動異常名錄。依法查處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
?。ㄋ模┩七M養老服務設施提檔升級
一是積極爭取市級支持,預計投入100萬元,完成1所五星級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二是以社區鄰里中心為依托,統籌各類資源,爭取上級支持,將鄰里中心符合條件的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轉型升級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通過引進第三方,切實保障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示范和帶動周邊的居家養老服務站有效運營;三是在有條件的鄰里中心新建或改擴建長者食堂,為社區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堂食、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送餐、為在周邊社區活動的老年人提供配餐等餐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