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市委、區委人才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深耕人才“港灣計劃”,落細落實“涌泉行動”、人才人口“雙增”行動,吸引一批省內外優秀大學生在鯉實習就業,8月12日下午,開元街道團工委組織轄區“暑期大學生揚帆計劃”實習生開展沉浸式文化探索活動,通過走訪、參觀的形式串聯在地文化地標,結合趣味團建任務,打造“行走的青春課堂”,增強轄區青年實習生文化認同感,激發新時代青年干事熱情和對泉州文化宣傳的責任感。
此次活動由開元街道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林雅芬帶隊,鯉城團區委四級主任科員許晟恒講解,讓大家近距離觸摸世遺文化,增強了對泉州的文化認同感。
本次活動從開元街道辦事處集合出發,首站抵達泉山門。泉山門始建于唐朝,2002年底動工重建,如今矗立在繁華的現代街區中,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實習生們在古樸的城門前合影留念,聆聽泉山門的歷史故事,進一步感受到了世遺泉州的厚重底蘊。
隨后,大家漫步至小山叢竹書院,這里是泉州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泉州文脈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歐陽詹、朱熹、弘一法師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跡。在深厚的文化氛圍中,實習生們聆聽著風吹竹葉的沙沙聲,穿梭于綠意盎然的竹徑中,用鏡頭記錄下這份靜謐與詩意。
走進梅峰社區,現代與傳統的交融讓人眼前一亮。社區“黨建+鄰里中心”融合黨建宣傳、便民服務、文化展示等功能,通過智能設備和“世遺泉州”專題展區等生動呈現鯉城區基層治理成果。實習生們通過參觀學習,深刻體會到黨建引領下社區服務的溫度與活力。
最后一站是一峰書院,這座歷史悠久的書院是明嘉靖八年為紀念理學家羅倫(號一峰)而修建的。書院因旁有裂為五瓣的梅花石及“梅石開,狀元來”的讖語,亦稱“梅石書院”。實習生們在此駐足,感受古代學子勤學苦讀的氛圍,也為自己的實習生涯注入一份文化力量。
文化探索結束后,一場有趣的“閩南方言傳聲筒”團建游戲將活動推向高潮。大家圍坐一桌,第一個人想一句閩南語短語,用動作或口型傳遞給下一位同學,最后一位同學要猜出原句。在游戲過程中,各種夸張的肢體語言和“走樣”的發音引得全場笑聲不斷。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參與者們不僅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閩南文化的認知。許多外地實習生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閩南語,并通過游戲感受到了閩南語的獨特魅力。而本地實習生也在游戲中重新審視自己熟悉的文化符號,增強了文化自信。
在最后的分享交流環節,實習生們結合各自崗位的實踐體驗和當天的文化探索暢談收獲與成長,展開了一場真摯而深刻的分享交流。在交流分享中,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實習經歷讓自己更加堅定了在實踐中淬煉青春、在實干中增長才干的信念,展現了青年一代的理想與擔當。開元街道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林雅芬、鯉城團區委四級主任科員許晟恒、開元街道團工委書記阮開進也寄語青年,鼓勵大家珍惜實踐機會,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以實踐為筆,在未來的崗位上繼續綻放青春光芒,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此次團日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青春與夢想的啟航。開元街道團工委以服務青年、引領青年為宗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使命擔當,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激發青年活力,讓傳統文化與青春潮流碰撞出新的火花,為青年成長成才鋪路搭橋,為泉州文化傳承與人才發展貢獻了青春力量。下一步,團工委將繼續探索更多元、更貼近青年特點的活動形式,進一步凝聚青年力量,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責任感,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創新!